社工也會受傷─ 社會工作執業安全課前調查結果發表
這次的「社工也會受傷─社會工作執業安全課前規劃調查」得到意外熱烈的迴響,感謝大家的熱情回覆,以下是我們的統計結果,提供大家參考。另,本調查採網路問卷調查,非屬隨機抽樣,故不具統計上可推論至母群體之代表性,特此說明。
本調查共分五大項目:基本工作量、曾遇過或正在發生的傷害、職災發生後的處理、與機構內督導和同事的相處狀態、以及如何消化工作中累積的心理壓力。表單的最後開放大家自由填寫自己受傷的故事。調查統計自2020/3/19至2020/4/6,獲得324份回饋,當中86%是社工人員,其他14%則為社工相關工作者;包括教保員、就業服務員、居家服務督導、生活輔導員、社區關懷訪視員、個案管理師…等(圖1-1)。
不論是社工人員或相關工作者,超過四成的人認為,以現階段的時間和精力來說,自己的服務案量及工作內容是有點多的,經常做不完。兩成四左右的人認為太多了,完全做不完,非常疲累,三成四的人覺得尚可負荷,僅零星人數認為自己的工作很少、完全能負擔。從這邊可以看出,大多數社工的案量及工作內容還是超過了現在能負荷的程度。(圖1-4)
服務案量及工作內容關係到身心能量能否負荷,以上述這些工作量的現況為基底,接續提問「不論是身體安全健康或心理精神層面,你曾受到來自以下何種明確對象的傷害?」由於每個人在同一時間會遇到的壓力來源不只一個,因此開放複選。從(圖2-1)中我們可以發現,有填表的社工中七成五受傷的主要來源為自己的服務對象,是此題中最高的分數,也有三成以上的人表示自己曾受到來自服務對象之親友或相對人的傷害。
身為一個助人工作者,與個案近身工作難免受傷,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們也發現,亦有66.4%的人表示自己受傷的來源是機構的主管、督導;42.9%的人受傷來自機構同事(含正職、兼職及實習生)。過去,我們想像一個社工的壓力與受傷來源,多來自於服務對象,卻很少檢視,除了服務對象以外,還有什麼是社工的壓力源?下圖顯示任一選填服務對象及其親友、相對人,與任一選填機構主管、督導及同事,中間交集竟有57.4%的比例,由此可見社工的傷害不僅來自於外在服務對象,而常常是同時間承受內部機構主管、督導與同事給的壓力。
在第二大項「勾選你曾遇過或正在發生的事情」部份,我們將提問分成四個主題,由於每個人所經歷的事情通常不只一件,故開放複選,只要有遇過的都可勾選,以總填表人數作樣本數(324)得出百分比。首先是(圖2-2)【外在環境】的部份,這邊的答案大多是社工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狀況:除了上下班通勤意外、訪視途中受傷、被動物攻擊等情況以外,有六成以上的人,曾因冒著風雨外訪而受寒感冒,這些都是大家日常工作中常見情況。
接著(圖2-3)【與服務對象相關】的部份,外顯的傷害例如受服務對象與其相關人直接的身體攻擊或性騷擾皆佔19%,而被服務對象言語攻擊內心感到害怕、受公然侮辱覺得人格受損的選項反而達60%以上,社工們遭遇看不見的傷害遠比看得見的傷害還要多。
在(圖2-4)【工作型態】方面,有六成的夥伴因無法按時吃飯導致消化器官不適或內分泌失調,超過七成的夥伴案量龐大、訪視做不完、紀錄寫不完、壓力大到睡不好,常感身體不適(包含經期絮亂),反之從未因社工工作型態受傷過的人僅不到一成,身在其中的社工們真的是辛苦了。
而(圖2-5)【心理層面】,三成的人因為看或聽服務對象受暴情況而感到自己也被傷害,五成以上的人在服務過程中有所觸動而勾起創傷回憶,這兩項都是助人工作者自身也容易忽略的替代性創傷(關於替代性創傷,文末有相關聯結可以參考喔)。62%的人擔心服務對象情況而難以放鬆休息,73%的人曾在做處遇計劃時因遇到困難而挫敗失望,高達77%的人長期累積負能量也引發了憂鬱、悲傷、沮喪等情緒。可以看見為數不少的社工們心裡都受了傷,延伸的問題是,不曉得在這當中,同儕與督導是否給予足夠的支持呢?
第三大項主要詢問社工們在發生職災後會如何處理,第一題為必填,(圖3-1)結果可見:高達90%的人未曾向機構或雇主申請職災後的協助。
第二三題為選填,進一步追問原因,有為自己受傷申請職災給付或補償的人當中,也只有43%的人只要受傷都會積極爭取應得的給付或補償,其餘都是相對被動的情況才選擇爭取(見圖3-2)同時也有高達69%的人不曾爭取的原因是不確定發生的傷害算不算職災(見圖3-3)。社工平時為服務對象爭取福利和權益,當自己受了傷,不論是因為沒有時間或不知道怎麼做,多數人沒有為自己積極爭取協助,可以從中看見社工對自身權益的瞭解不夠充足。其實,社工人員依受雇身份不同,都享有不同法規可保障社工的執業安全。
第四大項希望藉由調查工作者與機構內的主管、督導或同事的人際互動、相處狀況,以初淺瞭解社工們的內部支持系統是否有充足的能量來支撐自己?三題都是單選必填。
第一題(圖4-1)選擇「督導能協助解決問題」及「能與督導談工作上的煩惱」加起來有66%,顯見超過一半以上的人覺得自己是有被督導或主管支持到的。
第二題(圖4-2)則問督導與他所督導的夥伴相處狀況,亦有56%的人認為「自己與夥伴確實能彼此支持」,相反的,仍有44%的人覺得「去協助夥伴解決問題時沒有幫上忙或感到心理壓力」,那又有沒有人可以支持這些督導們呢?
第三題(圖4-3)問的是大家跟同事們的相處狀況,超過七成的人表示「同事願意幫助自己,願意聆聽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也有少部份的人「不認為同事給予足夠支持」。
最後第五大項為可複選的必填題目,問的是社工們如何消化工作中得到的心理壓力?如(圖5-1)所示,超過一半以上的社工們,能以一般休閒娛樂活動、休假補眠、規劃旅行、動態或靜態的舒壓活動,以及與同事抱怨或討論遇到的困難,這些常見放鬆方式來消化壓力,也有一成左右的人選擇尋求其他醫療專業的協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近兩成的人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心理壓力;只能壓抑、擱置,或者從未嘗試去消化這些壓力。甚至,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發現自己無法處理壓力時,會發洩在家人、朋友或親密關係之中。
本份報告整理第一至第五大項數據結果,第六大項邀請大家寫下自己的受傷故事的部份將於後續再整理成匿名小故事作分享。數據報告呈現出社工在高度壓力的工作環境之中,身體與心理皆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有些人受了傷能找尋到適合的方法來協助自己療傷,有些人則是由於不了解如何爭取協助或沒有時間處理而擱置傷害。身為助人工作者,社工們平時費盡心思、想方設法的協助服務對象渡過他們生命的難關,然而,社工也是人,社工也會受傷,有時,也需要被支持、被幫忙,有時也會陷入受傷困境,而當自己需要幫助時,請記得為自己找一個能陪伴你一起跨越困難的人來協助自己,當然,有需要時,也可以與我們聯繫。
---關於替代性創傷,閱讀更多:
助人工作者,我們過得好嗎?
https://pse.is/R5KMK
真相與正義:暴力創傷療癒的地平線
https://pse.is/RJSMT
助人前,先照顧好自己的傷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979
《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903353.html
關於職業安全及勞動權益,閱讀更多: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http://oshlink.org.tw/
勞動基準法新制上路社會福利機構及團體調適指引
https://pse.is/PY8AJ
社福人員勞動申訴及溝通平臺
https://www.sfaa.gov.tw/SFAA/form/Form_1.aspx
/// 欲詳閱原始調查報告或其他合作,請聯繫我們。 ///